查看原文
其他

比天赋智商更重要,美国人最希望自己孩子拥有的品质

2016-12-26 大J 大J小D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一起科学轻松育儿


我的一个朋友的孩子6岁了,在学钢琴。孩子学的很痛苦,她看着也心疼,但她老公一直坚持,说,只有吃的苦中苦,方能成为人上人。从小这么容易放弃,长大怎么能成大事?现在每天到了练琴时间,全家都气氛紧张。朋友发了消息来问我,想听听我的看法。


说实话,对于大孩子教育我还没有经验,但朋友说的这件事却让我想起了如今在美国教育界很时髦的一个词,Grit,坚毅不放弃的品质,这被认为比天赋、智商更重要的品质,是决定孩子成功的因素。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我对于Grit的解读,希望可以给我的朋友一点启发。




什么是Grit?


我第一次知道Grit,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副教授Angela Duckworth在2013年的TED演讲。她当时的原话是,“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历经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这种品质就叫Grit,坚毅”。


从2005年开始,她对数以千计的高中生进行了调研,并跟随西点军校、全国拼字比赛冠军、美国一流大学等进行观察和分析,她发现: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比起智力、学习成绩或者长相,坚毅是最为可靠的预示成功的指标。


这个发现深深影响了美国教育界,很多学校都引进了Grit教育,引进了新课程,不再只是单纯地要求孩子学会什么知识、掌握什么技能,而是提供环境让孩子可以培养Grit的品质。




多做好玩的难事


看完了关于Grit的定义,我相信很多朋友和我当时有一模一样的感受,这不就是我们东方教育里很常见的吗?从古代的“悬梁刺股”到现代的“虎爸虎妈”(就像我开头提到的朋友的老公),其本质都是在说培养坚毅品质。


但Angela却对这点有了新的补充,坚毅品质培养的基础是要对这件事有热情。的确,中国父母对于孩子毅力的培养不遗余力,但我们常常会忽略孩子的兴趣。没有兴趣作为前提,这样强压下的坚毅品质培养是“假的”,孩子只不过是暂时屈服于外力,并没有真正地提高自己的Grit指数。一旦这个外力没了,反而会出现更大的反弹。


作为父母我们容易进入一个思维误区,总是想孩子应该做什么,而忽略了孩子想要做什么。学奥数、学乐器、学英语、学画画,几乎每一样都是父母在替孩子做选择,而从来没有真正问过孩子想学什么。也许有朋友会说,因为孩子还小不懂,学这些对她以后有帮助。


但这就是Angela想要纠正大家的观点,一个孩子一开始跑多快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今后的不断奔跑中,当她摔倒了,她还有能力爬起来继续奔跑。因此,不要急着给孩子补这补那,学这学那,而是先培养坚毅品质,第一步就是鼓励孩子多做好玩的难事,让孩子自己选择一个她感兴趣却有一点挑战的事。


“坚毅并不是指强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而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遇到挑战却不放弃”。



不允许在感觉最糟糕的时候放弃


看到这,肯定有妈妈会问,那我的孩子兴趣一直在变怎么办呢?这个的确很普遍,也很正常。这就是发展坚毅品质的第二步了,每当孩子放弃之前,我们需要保证她是花了时间努力尝试的,是真正清楚自己为什么放弃,而不是因为学不会了、被老师批评了而放弃。


遇到困难就退缩是人之常情,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但打造Grit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即使真的是因为兴趣改变而放弃,那也是需要坚持一段时间的,特别不应该在感觉最糟糕的时候放弃。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当年大学时,那时我对英语有着极高的热情,于是想学德语作为第二外语,就报名了。谁知才学了两堂课,我就打退堂鼓了,和爸爸说不想学了。当时给的理由也很冠冕堂皇,自己没兴趣了,还是想把精力放在英语上,全力以赴准备托福。


我记得那时爸爸是这么和我说的,人生做选择很正常,但有的东西一旦开始了,至少要完成一部分,有个漂亮的收尾。爸爸鼓励我让我至少学完这一学期再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托福考试准备中。后来,我的确硬着头皮学了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也不错。现在回想那段经历,就是在培养坚毅品质啊。


小D刚刚开始学习骑车,掌握不好平衡,玩了两次就说,不要玩了。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我们的大运动康复师就不允许这样,而是帮助她让她体会了几次骑起来的感受。事后,我们康复师对我说的原话就是,“对于任何年纪的孩子,每一件事都不要让他们在失败的经历中主动放弃,这会影响他们的自信,而且对于坚毅品质的打造也没好处”。




有策略地帮助孩子进行练习


这是Angela给我启发的第三点,也是我共鸣最深的。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印象,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父母说的永远是“你再用功点就好了,你再多做一点题目就好了”。于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的观念就是,“只要多练习,只要肯花时间,我就能表现得好”。


但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的,很多时候,所谓的反复练习其实是“心不在焉”,于是我们在错误的地方一遍又一遍地犯着同样的错误,这也就是我们一直说的“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而最要命的是,这样枯燥却没有成效的反复练习,恰恰是在消耗坚毅品质。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到大过往的经历都是,“我曾那样努力练习,结果却也并不好“。那很自然,当下次再遇到困难时,他就会第一时间想到放弃。


因此,真正聪明的父母就要有策略地帮助孩子做到。这就不是仅仅说一句,“你再努力一点就好了”。而是当孩子做功课拖拉时,我们教会他们如何做计划,一步一步完成目标;当孩子总是粗心大意时,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他们多观察,提高细节敏感度;当孩子觉得难了,觉得学的无聊了,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成长型思维模式(今天文末推荐阅读,例举了相关培养启蒙的方法)


这样的成长型思维和学习策略,不是孩子天生就拥有的,这是需要父母教会孩子的。有了这些工具,孩子才能更好地做到“坚毅”。




我很喜欢Grit的字典原意,沙砾。贝壳没有沙砾的磨砺就不会有珍珠,人生也是这样,只有被挑战磨练过的人生,才能收获珍珠。


今年年初当我读完Angela关于Grit的书后,我才发现自己长久以来被没有真正明白如何正确地培养坚毅品质。打造Grit,并不是一味地逼孩子、推孩子,更加不是“苦行僧”。


真正的Grit培养,是倾听孩子的兴趣,唤起孩子做某件事的热情;


真正的Grit培养,是尊重孩子放弃的选择,但会鼓励孩子“善始善终”;


真正的Grit培养,是用我们的支持,帮助孩子自己做到,让他们去体会,“再坚持一下,就会更好、更棒”的成就感。


参考资料:

《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by Angela Duckworth


大J叨叨叨


昨天是圣诞节,本来是要给大家发节日祝福的,但是新书上架了,编辑让我一定要发一条,这算是“政治任务”啊一定要发,哈哈,再次感谢所有支持我新书的朋友们。


今天来补祝大家节日快乐哦。昨天我在微博上已经和大家说了,结果有朋友留言说,光补祝福不够,要上照片。前几天刚发过自己和小D的照片,频繁晒容易审美疲劳啊:)今天就不发了,我们这周四就要去中美洲度假了,到时分享照片给大家看哦。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直接看文章


成长型思维模式决定潜力,这是每位家长该送给孩子的一份礼物

偷师|纽约幼儿园老师用“搭脚手架”的方法激发孩子潜力

“你怎么学习不动脑筋呢?”原来这个能力需要从小启蒙

“你怎么总粗心大意?”小时候没引导,大了不要怪孩子

家长会不会提问,竟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



大J,坐标纽约,曾经知名外企经理,现全职妈妈,分享在美国学到的育儿知识,没有理论翻译,只有在儿医指导下的实践心得和运用企业带人智慧的聪明育儿方法。新书《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正在当当网火热预售中。

微信公众号:大J小D(jiayoubaobao2015,加油宝宝的拼音)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我原创的百篇育儿心得文章一网打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